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5-09-22 10:32:37 作者:朱艳霞
本报记者 朱艳霞 9月19日,由长城人寿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完成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发布。 当前,在宏观环境变动尤其是利率下行趋势下,许多家庭难以清晰识别自身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白皮书》通过深入剖析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民众认知,精准定位现阶段家庭保障需求,致力于为消费者厘清保障目标,亦为保险业转型提供思路。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层变革,家庭风险意识、形态及应对体系正在被重塑。商业保险从单一风险补偿升级为生活品质、财富管理的全面管理工具,成为现代家庭财富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这种转变为保险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会上表示,中国保险业正处于深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保险公司应积极作为,重点从七方面发力:一是强化合规管理,筑牢行业发展根基;二是坚持“报行合一”,树立正确经营理念;三是推动负债结构转型,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四是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平台;五是积极运用科技赋能,重塑保险经营逻辑;六是投资端支持国家战略,加强服务实体经济;七是完善人才体系建设,支撑行业转型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认为,从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看,新兴市场保险业增长初期主要依靠制度推动,后期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拉动——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临界点。同时,根据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曲线测算,保费收入弹性的高峰点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中国目前人均GDP约1.35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表示,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关乎民生幸福,更关乎社会稳定。保险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安排,能有效帮助家庭防御意外疾病等带来的冲击,是家庭幸福和财务安全的压舱石,也是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手段。《白皮书》贯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横跨供需两端视野,层次清晰地分析当前中国家庭风险的形成、变化及应对之道,对全方位提升家庭风险认知和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产生六大影响 《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正面临收入增长放缓、就业及债务风险增加、货币资产贬值、投资收益降低等挑战。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产生六大影响: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加剧收入与负债风险;通货膨胀结构调整增加购买力风险;低利率环境重塑资产配置格局;汇率波动影响消费和投资策略;人口老龄化使社保收支承压;家庭资产配置呈现结构性转型趋势。 《白皮书》通过对近万个家庭样本的调研分析,发现2025年中国家庭风险认知呈现“传统生存型风险焦虑下降,财富风险感知明显提升”的特征。与2023年相比,疾病、养老、意外伤残与死亡风险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而财富安全及管理风险意识显著增强,尤其对失业风险和财富贬值风险的关注度快速提升。 《白皮书》显示,消费者对家庭风险意识的认知取决于多重因素:宏观层面取决于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区域及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微观层面直接受家庭收入来源稳定性的影响。 为应对风险变化,消费者及时对家庭资产配置进行调整。《白皮书》发现,银行储蓄仍是家庭资产的坚实底座;商业保险与银行理财、国债形成“保障+稳健收益”的双轨布局;股票等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占比适中,信托与海外投资配置占比低。 在选择保障方案时,消费者的决策维度已超越单一产品功能,转向“产品+服务”全链条体验。数据显示,现代家庭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75.8%)、养老规划(68.2%)、子女教育(60%)、财富安全(41.1%)、财富传承(36.6%)等5个领域,折射出当代家庭对确定性、安全感和可持续性的强烈诉求。 调研显示,95.2%的消费者关注健康相关增值服务,其中41%首选健康体检服务。特需门诊预约、海外就医协调等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家庭期待全方位的养老解决方案,不仅包括保险产品,还希望获得养老社区规划、居家养老支持等服务。高净值家庭更关注财富安全和传承,对法税咨询、财富传承规划等专业服务需求强烈。 全面构建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 《白皮书》创新性地引入“家庭生命周期”和“财富水平”(家庭风险一级因子)作为评估基础,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根据财富水平将家庭分为4个类别,并详细定义家庭面临的6类主要风险(家庭风险二级因子):疾病、意外、死亡、养老、财富保值增值、财富安全。通过量化评估,家庭可更清晰地了解自身风险暴露程度,制定相应保障策略。 “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为家庭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基准。该模型以家庭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帮助家庭在消费、储蓄与保险支出间找到最优平衡。通过随机动态模拟多元风险情景与经济变量组合,让家庭提前预判不确定性影响,依据最优保费配置比例动态调整保险策略。 模型的测算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资产配置、家庭结构和外部环境因素对风险产生显著影响。各收入阶层的寿险配置差异不大,但健康险呈收入递减效应;家庭非保险金融资产的提升使得养老险配置比例有所下降,但挤出效应有限,无法完全通过非保险金融资产代替养老险的配置。二孩家庭在子女幼年时疾病险和寿险配置明显高于单孩家庭。 《白皮书》对家庭科学配置保险提出具体实践建议:首先,建立“收入—资产—负债”分析框架,不同收入家庭采取差异化配置策略;其次,结合家庭生命周期变化适配保险产品,建立年度风险检视机制;最后,通过“定位风险—确定保费占比—测算保障额度”三步法,实现精准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