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5-05-19 09:03:17 作者:鲍曼君
□本报记者 鲍曼君
“多亏了农商银行200万元的‘乡村振兴贷’,利率比普通产品低了52%,扩建计划才能落地!”近日,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一家生猪养殖场里,负责人陈毅伟指挥工人扩建厂房时难掩激动。龙海金融监管支局推出的“整镇走访+整镇授信”模式为这家小微企业送来“及时雨”。
截至2025年4月22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为龙海金融监管支局辖区小微企业授信76.23亿元,发放贷款11446笔,金额达67.61亿元,融资对接成功率高达96.27%。
整镇走访:从“等客上门”到“主动画像”
“过去银行找客户,现在客户等银行上门。”龙海农商银行董事长甘燕聪向记者介绍,传统信贷模式下,银企信息不对称常导致融资难。为此,该行依托大数据技术,将全区企业分为存量客户、不良客户、潜在客户等四类清单,以网格化形式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
在东园镇一家机械配件厂,龙海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赖家尚带着平板电脑边演示边说:“通过移动办贷系统,企业主当场就能测算授信额度。”走访中,银行不仅提供利率9折优惠,还创新推出“免息体验券”“利息折扣券”等工具。
数据显示,通过精准走访,龙海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同比增长8.64%,贷款加权利率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整镇授信:50亿预授信背后的政银协同
“过去贷款要跑三五趟,现在政府搭台,银行直接把授信送到镇里。”洪青勇食品经营部负责人洪青勇告诉记者,他的企业从申请到放款仅用24小时,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这一变化源于东园镇的“整镇授信”试点。
2025年3月,龙海区政府联合农商银行召开启动会,对东园镇预授信50亿元,并现场为10家小微企业集中授信2080万元。
“‘政府+监管+机构’形成工作合力,选择东园镇为试点乡镇,推出‘小微企业整镇授信’,举办‘龙海区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会,建立‘白名单’机制,让银行敢贷、能贷。”龙海金融监管支局局长林红卫表示。
在浮宫镇海山村,渔船主许财富的经历印证了这一模式的普惠性。
通过“惠渔贷”产品,他凭借船网工具指标书便获得200万元贷款,待渔船建成后再补办抵押手续。“相当于用‘未来资产’解了当下燃眉之急。”龙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刘忠海介绍,该产品已为127户渔民解决阶段性融资需求。
供需共振:高对接成功率如何炼成?
“既要银行‘愿贷’,也要企业‘敢借’。”林红卫用“双向奔赴”形容龙海模式的精髓。在需求端,各镇(村)组建“金融联络员”队伍,按日督导走访进度,累计走访企业8.02万户次;在供给端,建立“未受理贷款追踪机制”,通过专题推进会、现场督办等方式疏通堵点。
这套机制在危急时刻显现实效。
2025年初,受海产品价格波动影响,东园镇多家水产加工经营主体资金链紧绷。龙海农商银行迅速启动“蓝色通道”,10天内为7家经营主体追加授信787.97万元。
位于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的龙海奥瑞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于2001年开始经营水产品冷冻加工,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经营经验。随着客户订单逐渐增多,公司急需资金扩大生产规模。龙海农商银行得知这个情况后,迅速启动“蓝色通道”,加快受理进度,为其追加授信560万元,为企业送去“及时雨”。
“从提交材料到放款,全程线上办理,真是雪中送炭!”一家水产企业财务总监感慨道。
暮色中,陈毅伟的养殖场灯火通明。新厂房即将投产,预计年出栏量将增加20%。“以前觉得贷款是‘求人’,现在感觉银行成了‘合伙人’。”他的话道出了万千小微企业主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