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5-09-24 13:21:37 作者:朱艳霞
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日韩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截至2024年底,中资银行已在韩国、日本及东盟十国设立了40余家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来自韩国、日本及东盟国家的60余家银行已在中国设立机构。
作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此次研讨会围绕东盟与中日韩区域金融脆弱性与监管关注重点、可持续金融发展和挑战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并就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和隐私保护议题与业界代表进行了探讨。
参会代表认为,亚洲金融体系整体保持稳健,具备较强韧性,但仍需警惕结构性脆弱性。各国普遍关注家庭和企业部门债务高企、房地产市场调整、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以及外部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提升运营韧性、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推动普惠金融和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重点方向。代表们强调,需通过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跨境监管协作、信息共享与压力测试,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并持续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金融合作,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与金融稳定。
随着气候风险和环境问题持续影响金融市场,金融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治理正在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
参会代表认为,各国/地区监管机构正积极构建政策框架,通过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等手段,鼓励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提升金融体系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代表们呼吁,东盟与中日韩应加强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支持区域绿色低碳转型。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显著推动了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如何在促进数据有序流动的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合规挑战和监管机构的重要治理课题。
参会代表认为,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数据分类分级、强化监管协作与技术能力建设,平衡数据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同时,推动跨境监管合作,共同构建安全、可信、高效的区域数据治理框架。
此次研讨会为东盟与中日韩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及业界搭建了沟通平台。参会代表纷纷表示,研讨会加深了外方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的了解,增进了东盟和中日韩国家监管机构的互信和共识,推动了监管机构与业界的沟通交流。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强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成员国的跨境监管合作,促进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助力区域内经贸往来和实体经济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