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5-09-24 13:22:58 作者:仇兆燕 朱艳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演变历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通过深刻的制度改革和结构性调整,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不仅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体制跃升,更交出了“总量增、结构优、风险控”的优异答卷。
构建更为坚实的金融监管体系
回顾历史,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是基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金融市场发展与时俱进、应时而变的结果。
“十四五”期间,为健全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持续完善权责一致、全面覆盖、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一次历史性变革。
在9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表示,目前总局层面的机构改革已经圆满收官,地方派出机构层面的机构改革成效也已有所显现。
“‘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本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是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能够支撑金融强国建设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金融领域的深刻体现。对内,通过权责清晰、全覆盖、穿透式的监管,致力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监管碎片化和空白问题,旨在防患于未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外,通过构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法治化的监管框架,旨在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竞争力和韧性,引导金融资源更高效地服务国家战略。
“县域金融监管支局的设立增强了对县域内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新兴金融业态的风险监测和防控能力。更好地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和企业也需要将监管触角进一步延伸,并推进差异化监管。”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
监管法制“四梁八柱”加快搭建
监管架构调整、完善监管立法、强化监管思路确实是答好“强化金融监管、促进经济发展”这两道必答题的关键,三者构成了金融监管体系的“骨架”。其中,完备有效的金融法制有助于推动金融改革发展、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据金融监管总局介绍,行业重要法律修订取得重大进展,银监法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保险法修订也在加快推进。5年来发布各类规制171件,包括银行、保险、资管、非银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引,以及资本管理、资产分类等重要监管规则。
据金融监管总局介绍,当前贯通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从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金融监管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建设非常重要,这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日渐成熟。”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表示,这套贯通式制度体系并非简单强化监管管控,而是通过科学监管实现三个统一: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统一(鼓励合规创新,抑制野蛮生长)、金融效率与市场秩序的统一(提升服务效率,避免无序竞争)、金融安全与实体经济的统一(守住安全底线,精准支持实体),为保障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护航。
在补齐制度短板的同时,还需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据悉,金融监管总局全面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坚持高风险高强度、低风险低强度,把宝贵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果断出手,形成震慑,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规划实施“金监工程”,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全面强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谈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金融监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认为,金融领域的变化已经明显可见,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变化。如果监管部门不能跟上,无法充分了解这些变化,未来风险将更大。
要想“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金融监管绝不能单打独斗,要合纵连横。据金融监管总局介绍,无论是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还是房地产、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机制,当前央地协同、部门联动更加密切,形成了“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生动局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表示,随着监管理念与模式的深层变革,过去“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已经转变为“一盘棋、一张网、一条心”的协同新格局。
监管要有尺子,落地也要有板子。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总局坚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助力金融强国之路正越走越宽
5年实践表明,“强监管、严监管”不仅未抑制市场活力,反而通过清除“害群之马”、维护公平竞争,保障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使合规机构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让金融市场焕发新的生机。
仅以金融消保和行业改革为例,据金融监管总局介绍,当前“监管为民”深入践行。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联动的“大消保”格局初步建成。督促机构加强产品适当性管理,规范营销行为,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上线金融消保服务平台和产品查询平台,方便消费者“掌上查、指尖办”。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非法集资发案数量较“十三五”期间下降五成,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行业改革取得新突破。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健全。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多管齐下整治无序竞争。实施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车险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报行合一”,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压降成本3500亿元,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费用率更是创20年来新低,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科技自立自强、绿色低碳转型、人口结构变迁与外部环境复杂博弈相互交织。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亟待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转向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内涵式跃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指出,监管架构、立法与思路属“顶层设计”,而监管能力、责任压实、创新平衡与国际合作则是实现顶层目标的“四大支柱”。唯有有机融合这些要素,才能构建既严密又灵活、既审慎又包容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曾刚建议,“十五五”期间应从四方面发力:完善多层次金融安全网;加强外部风险应对能力;推进金融制度与工具创新;强化数字化赋能和人才支撑。董希淼强调:“金融监管不再是‘守摊子’,而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从风险防控到赋能实体,中国金融强国之路正越走越宽。”